星期一, 1月 22, 2007

Lost In Transmission


日坐CUC期間,收到朋友的短訊知道他發生了一些問題,幸好今天有阿星幫忙,所以立即覆了短訊表示關心。到R得閒頂替我時,便立即致電朋友問好。幸好他未有大礙,心裡放下心頭大石之際,聽到他另一位曾與我有一面之緣朋友的聲音,於是收線後便再send另一個短訊調調笑,再慰問他一番。

豈料回到工作崗位不久,便收到他一個語氣很重的短訊,心裡雖然不明所以,但既然是我的短訊激怒他,那我先行致歉定必沒錯。

到夜點換了另一個工作環境靜了下來再看看之前的短訊,還是不明何以會激怒他,但與此同時點點委屈感開始浮現,還帶同濃濃的挫折感,為什麼給與別人關心,但換回來的回報會是惡言相向?

不要誤會,我絕對沒有惱恨這位朋友,我惱恨的是我自己。一直以來,我自覺自己的口齒不錯,亦懂得鑑貌辨色,但最近卻三番四次發生誤會,上次是我錯誤以嬉戲的態度對待他認真的回答,今次我只想表達我的關心卻不知傳達了甚麼訊息給他。口齒伶俐?鑑貌辨色?恐怕是吹水閣下的自大掩著你的眼睛吧?

最近看了蘇菲亞哥普拉 Sofia Coppola的《瑪麗皇后 Marie Antoinette》,此戲麻麻難怪風評只是一般,而且她太過美化瑪麗皇后這一個歷史人物,但卻毫不加以一些史實以佐證,所以給人的感覺所有的事情似是導演的一廂情願,因此我還是喜歡她的前作《迷失東京 Lost In Translation》多一點。而就在這時,我亦不禁想起《迷失東京 Lost In Translation》這戲。



其實語言文字實在非常間接,但可惜我們別無選擇,非得使用這些手段不可,否則對方便不能明白你心裡所想。但可悲的是,你透過這些方法表達你自己時,在對方的眼中耳中又可能是另一回事。於是你便要再花更多的語言文字,再修飾之前的那一個意思,如果在此時中間對方再收錯另一個意思,你往後又要用更多的再申辯,這樣的一個惡性循環,沒完沒了,簡直是一個惡夢。

所以實在很喜歡《迷失東京 Lost In Translation》末段,標梅利 Bill Murray再遇史嘉莉祖安遜 Scarlette Johansson,在她耳畔說了一段說話的那一場。你永遠不會知他跟她說了甚麼,是再約時間地點再續前緣?還是分手後的安慰說話?你自己怎樣想也可以,反正最好的結局只在你的心中,正如對方說的一句話你怎樣理解一樣:你是樂觀的聽進耳便是讚美;相反心情差的聽到便是諷刺同一樣道理。






看過《巴別塔 Babel》,我知道這是上蒼對我們的最大懲罰,但可惜的是現今科技這麼發達,還是不能減輕這懲罰,更可悲的是,科技發達令到這懲罰還在加重。不錯,無線電話、SMS、E-mail,討論區等的確更加方便,但同時引發更多誤會,你看周遭每天也有人拿著手電在吵架,討論區的罵戰亦不少,我真的不明白,要吵架為什麼不面對面吵?最少看到對方在吵的時候面紅耳熱,心裡覺得對方還相當看重你,還有少少暗自竊喜吧?

但可憐的還是我,說完這麼一大篇廢話,還是得把這通過文字打在blog上讓你看;但更可悲的時,你看罷此文所理解的意思,可能正與我現在心中所想相差十萬八千里........

沒有留言: